主页 > imtoken钱包地址 > 比特币等代币不应被称为“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已成趋势 严监管

比特币等代币不应被称为“货币” 加密数字货币已成趋势 严监管

imtoken钱包地址 2023-01-16 21:14:18

根据政策比特币_比特币监管政策_比特币之父能不能随意制造比特币

本报记者邢萌

近几个月来,北京、上海等多地重拳打击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平台违法违规行为。 像比特币这样的代币到底值多少钱? 未来监管趋势如何? 带着这些问题,《证券日报》记者采访了香港上市公司宝信金融首席经济学家、全球金融科技实验室专家顾问郑磊博士。

像比特币这样的代币只是数字资产

没有货币属性

《证券日报》:您在区块链科普书《区块链+时代:从区块链1.0到3.0》中提出“数字货币”或“加密数字货币”的流行称呼并不准确,应该叫什么“数字货币”或“加密数字货币”背后的逻辑?

郑雷:之所以这么说,是基于经济学关于货币的理论。 比特币等所谓的“加密数字货币”根本不具备货币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这实际上是翻译成中文过程中的一个误译。 这些硬币英文是“COIN”,coins可以是“COIN”,但“COIN”本身的意思并不仅限于硬币。 中国人把它理解为货币,这可能是由此产生的误解。

例如,以贵金属硬币、贵金属纪念牌为例。 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不仅生产有面值的纪念币,还生产无面值的纪念牌。 材质可以是黄金,可以是白银,甚至可以是铂金,但前者是货币,后者只是纪念品。 纪念匾类似于COIN(钱币)。 因为贵金属本身具有价值,所以这种钱币是有价值的,但不能作为一般货币进入流通交易领域。 比特币等加密数字货币可以具有劳动价值和一定的使用价值,但不具备货币的一般等价性,因此不是货币,而是数字资产。 国内媒体一直在滥用,将“加密数字货币”称为“加密数字货币”。 严格来说,这个词是不准确的。 我一直坚持正本源,还本色。

《证券日报》:您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比特币没有未来。 是什么原因?

郑磊:比特币有上限,耗电大(这个耗电是指比特币挖矿消耗的电),不环保,监管难度大。 实际上主要用于洗钱、暗网、逃避外汇监管。 和其他非法交易区域。 这就决定了它投机性太强,易受操纵,价格波动剧烈,具有通缩经济属性。 从货币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东西类似于黄金,金本位早就被时代淘汰了。

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比特币被用于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用途,是世界各国共同治理的对象,可见其应用十分有限。 如果各国联手打击比特币的非法使用,它的命运就会结束。

虚拟货币监管

会以不影响创新为前提

《证券日报》:业内普遍认为,中国现阶段最适合发展的是联盟链。 你怎么看,这是否意味着“发币”公链目前在中国没有价值?

郑磊:在我看来,我们不能仅仅因为目前的加密数字货币是区块链公链应用就完全否定加密数字货币所有潜在的使用场景。 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加密数字货币属于代币的范畴。 我一直在研究代币经济,发现有很多公链应用场景必须要用到代币,但是这些代币不会变成类似于货币的东西。 它可能仅用作结算和记账工具,因此不会对现有的货币和金融体系产生影响。 那么,这样的公链应用就不成问题了。

另外,我们在应用公链的时候,需要注意“去中心化”理念的实现。 一定要结合应用场景和社会实际情况,不要把去中心化过度理想化。 比如,有人夸大地宣称人人都可以自由发行货币比特币监管政策,这是一种错觉。 稍微有点历史、政治、经济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行不通的。 当然,也有人不同意我的观点。 这种认知鸿沟不容易弥合。 你可以多听,多想,自己找出答案。

《证券日报》:今年11月以来,北京、上海等地监管部门对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和平台展开重拳打击。 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2018年以来,境内173家加密数字货币交易和代币发行融资平台全部实现无风险退出。 您如何看待未来的监管趋势?

郑雷:应该看到,在现阶段,完全的“放权”并不具备稳定的社会、文化和政治基础。 因此,公链产品的开发应谨慎,政府应严格监管,防止投机者肆无忌惮地欺骗和欺骗普通民众,造成严重的社会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这种比特币的应用非常混乱,国家从一开始就做出了很多风险提示。 但由于清理不力,很多人干脆将服务器和技术维护人员转移到海外,以逃避法律制裁。 事实上,他们在国内还非常积极地开发不明真相的客户,以至于大量的人被骗了。 现在国家采取了更彻底的清洗方式,我觉得是非常必要的比特币监管政策,也是非常正确的。

在我看来,资产的数字化是大势所趋,这个概念也很明确,就是数字化的东西一定是有价值的,或者是会持续产生价值的资产。 这可以是收益权,也可以是有形或无形的财富(如数据、知识),只要数字货币与这些有价值的资产相结合,就应该予以引导和支持,纳入正规的监管体系当中,这就是监管趋势。 这迫切需要国家大幅度提高监管技术水平。

金融科技的健康发展需要明确两个维度,即创新和监管。 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必须在法律和道德框架下有序发展,才能降低风险,少走弯路,造福国家和人民。 我认为未来的监管趋势是在不影响创新的情况下严格治理。